面對病苦

文/聖嚴法師開示

生病一定是悲觀、負面、令人絕望的嗎? 

如果能夠透過病痛,體驗生命的意義,生病就不再是件苦差事。

把病交給醫生,把心情放輕鬆,生病時還是一樣地生活,一樣地做該做的事,就能病得很健康。把生病當成是一種體驗,也就不苦。

病不一定苦,窮不一定苦,勞動不一定苦,心苦才是真正的苦。如果觀念正確,知道生、老、病、死都是自然現象,就不會怨天尤人。

體驗一下生病的滋味

生病要以平常心來看待,病既然來了,那就接受吧!

該看醫生的看醫生、該吃藥的就吃藥,該修養的就修養,該怎麼樣就怎麼樣。

心裡要鎮靜,不要一生病就覺得自己完了。生病是正常的,是人生重要的體驗過程。有病,你才能感覺到身體的不自在,知道這個身體是不可靠的。

生病的時候,如果對病多一些觀照力,就不會覺得生病很可怕。病過一場以後,你就又多了一些人生的歷練,對於生老病死的過程更清楚了,這也是一種生命教育。

如果心裡不把生病當成是可怕、討厭的事,生病其實並不是難過無奈的事。

以有病之身憐憫眾生的疾病,是菩薩的慈悲。

身體的健康很重要,心理的健康更為重要

以我本身為例,我自幼體弱多病,可是卻很少害病。即說體弱多病,又說很少害病,這不是自相矛盾嗎?

不!我說多病是身體經常有些不調和,可是我的心理卻負擔得了,而不以為它有多大的痛苦,所以都說多病而又少病。

任何心理有修養的人,即使身體有些不調和,也不至於演變成嚴重的病害。自古禪師們的身體多半很健康,就是由於他們很注意心理的健康。

所謂心理健康,就是心理沒有煩惱或觀念中沒有偏差。沒有煩惱並不意味著,事事順遂而毫無困難阻礙。俗謂:「天下不如意事,十常八、九。」我們怎能要求事事順遂呢?事不順遂而不生煩惱,就算是心理健康。

這是要有心理的準備:要把碰到不如意當成是自然、平常的現象,既是自然尋常事,也就沒有什麼不如意的了。

所以對一切不如意,能不怨天尤人,便稱得上是心理健康的人了。


病人同情病人

所謂病,包括身體的病和心理的病,這兩種病都會讓人身心不自在。

但是,如果我們能夠了解到,生病也不過是一種平常人的身心狀態。既然大家都是有病的人,對待別人,就會採取容忍、同情、諒解、慈悲的態度,病人與病人彼此互助,也就是所謂的「同病相憐」、「同舟共濟」。如果把所有的人都當成健康的人,而把自己當成病人,希望別人原諒自己,自己卻不原諒別人,這是不健康的自私心態。

所以,我們應該體諒人人都有身心疾病,如果有人做了對不起你的事,或是做了對不起社會的事,都要同情和憐憫他們是病人,這也正是佛法所說的慈悲精神。

求生求死,就是有生有死,是兩個極端;如能既沒有生也沒有死,那還要醫什麼病?

別跟自己過不去

身不能安,便容易跟自己過不去,也容易跟人生氣,與人樹敵,對任何事情也都會覺得不對勁。而且身體害了病,醫生便會要你治療、調養,本來是小病,一下子更增添了另一層病,久而久之,心病往往就接踵而來。

很多病的起因,本來是心病,後來才變成身病,身病又變成心病,這身心兩種病的惡性循環如滾雪球般,愈滾愈大。

病是業報,業隨心轉。所謂『罪性本空由心造,心若滅時罪亦亡;心亡罪滅兩俱空,是則名為真解脫。』這是因為實證「空」性的緣故。

所以要常常練習觀空;心注意空,安於空,觀無常,觀無我,重病就會變輕病,輕病漸漸地就會轉為無病。

這也是收心、攝心的方法,一定要學會,不要被境界所轉了。

煩惱鼓一打,心就不能安;心不能安,身體也就跟著不安;身體不安,就要找醫生看病了。


隨時可以走

我遇到很多生了重病的人來找我,我都勸他們:不要怕死,但也不要等死,即使醫生說你只能再活三個星期,也不要認定真的就是如此不可。好好照顧身體,同時做好心理準備,自自在在的,心無牽掛隨時都可以走,就算是明天就走,也沒有什麼關係。

有位居士被醫生判斷大概活不過一個月,我告訴他:「你不要擔心會死,好好的活下去就對了。」他聽了以後馬上就放輕鬆,心裡覺得很愉快,然後用心照顧身體,結果現在還活得好好的。有次我去探望一位得了癌症的老法師,他說自己無論死活都很好

像這種豁達的生命態度,我想,不管是不是生了病,人人都應該要具備。

心是身體的主人,如果心不健全,會影響身體的健康。

有人得了癌症卻不服氣,非得找人看了三世因果後,得到「因為前世曾經殺人或害人」之類的答案,才願意接受現實。

病人知道三世因果,可能一時得到些許安慰,但是對病情幫助不大。

其實那個人說的,到底是真?是假?我們無法求證,反而是,既然問不問都已經得了癌症,那就根本不必問,勇於面對現實,努力度過難關,才是最重要的。就好像許多人到處找人看三世因果,但是就算知道了又有何用?

過去如果是帝王,現在可能只是個普通人;擔心未來可能會墮入畜生道,只要現在好好修行,努力發願,還是可以改變的。

一位老法師罹患癌症躺在病床上,不斷發出陣陣的呻吟聲,徒弟問他:「師父,您會痛嗎?」

老法師虛弱的回說:「痛死了!」

徒弟疑惑地問:「您不是解脫了嗎?怎麼還會痛呢?」

老法師說:「空是空,痛是痛。」

生病是自然的現象,即使是修行多年的老和尚也不例外。但是有病不一定就苦,會痛也不一定會苦

雖然病『痛』在活著的時候沒有辦法解脫,但是等到死後,痛就不存在了,因此痛是暫時的。

苦則是永遠的,心裡若放不下苦,可能連死後都不得解脫。

人多半不是痛死的,而是苦死的。如果苦得有代價,即使工作受盡煎熬,仍然會樂在其中,因為這種苦是值得的。

『苦』到底是真的?還是假的?

當你感覺不自在就是真的苦,如果對於未來抱著希望,則又不苦了。

病苦的『苦』,究竟是屬於生理的?還是心理的?

乍看之下,好像是生理的。因為身體有病,感覺疼痛,所以覺得苦。

其實不然,如果心理正常,有所寄託,觀念也非常通達,那麼身體有病不是問題,這只是痛,不是苦。

痛不一定是苦,苦是不甘願、沒有希望、不知如何是好,是種心理的感受,痛則是生理上、暫時的現象,痛過就沒有了。

有位老人家在長期忍受癌症折磨後過世了,原本,癌症末期病人必須面對生理上極度的疼痛,但是由於佛法的開示,他痛而不苦,走得很安詳。

臨終時,他覺得有阿彌陀佛前來接引,前途無限光明,所以很歡喜地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