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化奠祭手冊

緣起 / 聖嚴法師

  人生的有始有終,正如自然界的一切現象,有起必有滅,有生必有死。所以從出生到死亡,乃是人生的必經過程,也是宇宙的自然現象。雖然面臨生死交界時的親情友誼,都有深長的哀慟,但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實。


  因此人生必須慎其始而善其終,養其生而尊其亡。既要有生存的尊嚴,也當有死亡的尊嚴;生逢其時地,死得其安慰,才能彰顯生命的價值和死亡的意義,才能彌補生離死別的遺憾。


  以佛教的觀點來看生命的過程,出生時固然是抱有無限的希望而來,死亡時同樣也是抱著似錦的前景而去。所以,人生的結束,雖不是喜事,也不是喪事,乃是一件莊嚴的佛事。


  任何一種習俗的形成,均有其時代背景的因素及社會環境的影響,中國文化注重倫理及孝道,實在是我國的民族遺產,但在喪葬的禮儀方面,有許多情節已和現代人的文明脫節,甚至有些國際的電視媒體,將臺灣的葬禮場面,當作奇風異俗的怪談,向他們的觀眾介紹。


  而在我們國內的當事人,往生者已無機會有所主張,往生者的家屬,多半唯有順從古老的習俗;少數人雖然有心對於往生者的後事,做得更有尊嚴,卻又不知從何著手。故於絕對多數的喪葬儀典,除了盡可能在表面排場喧鬧,實際上,並沒有給予往生者應有的尊嚴,也不能給予生者當得的安慰。故在儀典進行中感到茫然的憂戚,儀典完成後更加一分傷感與悲哀。


  每逢所謂吉日,殯葬場所往往不敷使用,以致盡量縮短喪禮時間,草草了事,靈柩也只得停於附近的街邊巷口,平添最後告別的遺憾,也為他人造成不便。若以佛教的觀點而言,日日都是好日,便沒有問題了。


  法鼓山為了提倡禮儀環保,發揚中國固有的倫理精神,並以佛教的信仰和現代人的立場,推動慎終追遠和冥陽兩利的佛化奠祭。在簡化、節約、惜福、培福的原則下,完成隆重、肅穆、整齊、祥和而又莊嚴的佛事。對往生者做懇切的追思及虔敬的祈福,對其家屬親友也能達到安慰及關懷的目的。讓人們感受到人生的終點,不是生命的結束,乃是無限的延伸以及圓滿的連續。


  我們勸請佛教徒們,來響應佛化奠祭,也希望凡是願意接受佛化喪儀的社會大眾,都來接受我們的服務。這項儀典的靈堂,係用佛教的方式布置,富有莊嚴、柔和、溫馨的氣氛;參加儀典者,希望一律穿著黑色的長袖衣褲。對往生者而言,靈堂即是前往西方佛國的起站;對生者而言,是共同來此,恭送未來的佛陀,前往西方的淨土。


摘自聖嚴法師《佛化奠祭手冊》全文


一、冥陽兩利的莊嚴佛事

(一)什麼是佛事?

  聖嚴法師曾開示說:「以佛教的立場,死亡不是喜事,也不是喪事,而是一項莊嚴佛事。」什麼是佛事呢?廣義的說,凡是信佛之事、求佛之事、成佛之事,都是佛事。佛說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,只要能信仰佛所說的成佛方法並照著去做,必將可以成佛。佛事的範圍有狹有廣,所謂「佛法無邊」,就是說成佛的方法非常多。


  佛事的主要對象是人,以福慧雙修為目標,其中讀經、課誦、聞法、講經、念佛、拜佛、打坐是「修慧」;布施、忍辱、持戒、供養三寶、孝敬父母、敬事師長、普施貧病是「修福」。必須福慧雙修,才是佛法所說做佛事的正途。


  一般人誤將做佛事,看成專為往生者而設的儀式。事實上,佛法的主要對象是活人而非死人,為亡靈超度,只是一種補救的辦法,不是佛教的中心工作。


  所以做佛事宜在生前,喪葬固然要做佛事,結婚、生產、禳災、祛病、祝壽、謀職、開張、交易、建造、安居、行商等等,也都應該做佛事。與其等到死後由親友代做佛事,何不趁活著的時候,親自做些佛事呢?


  佛法的超度對象,是以活人為中心,如果平時不修行,臨時抱佛腳,雖然也有功德,但不及平時有準備的落實可靠;如果自己不做佛事,死後由親友請人來代做,功效則又差多了。《地藏經》中說,為先亡眷屬做任何佛事,七分功德,生者可得六分,而往生者僅得其一,所以我們應該在生之時,自己多做佛事。


(二)放下萬緣,一心念佛

  學佛的工夫,主要是靠平時的修行。假如平時沒有修持佛法,臨命終時,尚有一個補救之道,就是根據「隨念往生」的道理,勸病危者放下萬緣,一心念佛,不要心慌意亂,也不要貪戀家屬親友和產業財務。並且請大家一起助念,讓臨終者的心念,融入虔敬懇切的念佛聲中。如此,死後當可往生佛國淨土,假如壽數未盡,也能以此念佛功德,使病者早日康復、福壽增長。


  為往生者所做的佛事,要以虔誠、恭敬、肅穆、莊嚴的心情來做。請家屬親友盡可能全體參加,能夠跟隨持誦最好,或是隨眾參與、聆聽、禮拜也可。往生者家屬親友的虔誠、恭敬,可以感應諸佛菩薩的慈悲願力,給予往生者佛法的救濟及開導。化解煩惱的業力,得以超生離苦。如果家屬親友對於佛事漠不關心,既不參與,也不禮敬,對往生者的功用,縱然是有,也極其輕微,所以,真正的佛事是要大家親自去做。


摘自聖嚴法師《佛化奠祭手冊》全文


二、臨終關懷要領

(一)助念的方法

  根據《觀無量壽經》所說,阿彌陀佛在最初發願時,曾開殊勝方便:雖十惡五逆之人,於臨命終時,如教他念佛,令聲不絕,具足十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即得往生淨土。因此,對病危者而言,首先要使他知道並相信,只要念佛必生淨土。勸他念佛,也助他念佛,助他至心稱念彌陀聖號,此即是藉著助念者的力量加上佛的本願力,使臨命終的人往生淨土。

助念的方式,可分成兩個段落:


1.對神智尚清楚者:

  應先說法安慰,勸導一心念佛,由出家法師或助念領眾居士或是家屬,宣說:「某某(居士),現在請你什麼也不要想,清楚地聽幾句佛法。佛說人有生、老、病、死,這是必然現象,所以對於死亡不必害怕;離開人間後,若能往生西方佛國,是最幸福。現在,用你一生中所做一切善事的功德,求生佛國,一心稱念『南無阿彌陀佛』。如果你還不該往生,阿彌陀佛是大醫生,他會使你馬上恢復健康的。現在,大眾來為你助念,你能念,就小聲跟我們念,不能念的話,就聽著我們念的佛號,心裡跟著默念。什麼都不要想了,一心祈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往生佛國淨土。」


2.對病危而神智不清者:

  雖然病者已神智不清,仍要為他開示佛法。所謂神智不清,可分兩種:一是身體雖不能動、眼睛不能看、嘴巴不能說,但心裡還是清清楚楚,耳朵可能還聽得到,所以要當他是神智清楚的人,可以對他做簡短的開示。二是已經斷氣,在生理上屬於死亡者,但他的神識卻可能認為自己仍然活著,或仍守住遺體沒有離開,因此,還是要說法助念。


  既然我們知道人死後,神識並未立即離開身體,所以正常的助念時間是八至十二小時,不可以隨便念幾句就了事。助念者要分數組,一組以每兩個小時輪流助念。念的時候,助念者本身要專注一意,聲音要整齊清楚,不要太快太高聲,也不要悲悽或急躁,以莊嚴、肅穆、和諧、安寧的聲音,輕輕地念,使病人能在安詳、恬靜、怡悅、自在的情況下往生。


  至於有人用念佛的錄音帶助念,因錄音帶沒有心,所以效果有限;以人助念,尤其是家屬虔敬助念,效果較佳,因可藉助念者的願心、信心,來感通阿彌陀佛的願力。錄音帶雖能帶動病者念佛,但其氣氛及功效與有人助念相比,則大不相同,除非不得已,最好不用錄音帶替代助念。


(二)正確處理遺體的方式

  站在佛法的立場,病者氣絕後,鼻息雖斷,但神識卻尚未離去,須經過一段時間,通身冷透,神識出離,才算死亡。在神識未去之前,心靈正是最痛苦的時刻,此時家屬的哭泣聲和任何不當的碰觸遺體,都會增添往生者的痛苦,為讓往生者能夠善終,最好是在他身邊安靜念誦「阿彌陀佛」聖號,因為佛經告訴我們,臨終的往生 者只要聽到一句佛號,就不致於墮落惡道受苦。


  一般人處理遺體常犯的錯誤,除了病人一斷氣,馬上就悲哀啼哭外,尚有摟抱病人嚎啕、任意搬動勉強其正寢、急著為之沐浴更衣、注射強心針等,這些舉動會愛之反害之。


  另外,中國人有在外往生不能回家的觀念,以致許多家屬急著將病危者由醫院送回家,讓病者飽受身心折騰。事實上,在外往生者的遺體不得返家的觀念,是不近人情的,家屬不要因為迷信,造成生者、往生者都遺憾的情況。


  由於神識未去,若執著遺體,往生者所感受的痛苦,與常人無異。常人還可呼痛喊救,全力抗拒。但對神識尚在的往生者而言,雖痛徹骨髓,卻有口難言,同時因生者不瞭解臨終常識,而導致往生者因遭受痛苦而心生憎恨,使得神識墮落惡道,這絕非往生者家屬所願見。


  為了維護人道,善盡孝道,在病人氣絕、神識尚未離去的八至十二小時內,病室宜維持肅靜,盡量不要有上述種種冒然舉動,以維護其神識得到安寧。但是,佛教的觀念是富有彈性的,在特殊狀況下,還是可以彈性變通的。


  例如:在生前預立遺囑做器官捐贈,這是菩薩道捨己救人的精神,不但不會妨礙往生佛國,反而是往生佛國的增上緣。或者是若不及時入殮殯葬,會對公共衛生造成污染及感染時,亦應立即處理遺體。


  另外,一般人認為遇到空難、水災、車禍、火災、地震、戰爭,或是其他各種意外死亡,就是橫死,其實這是錯誤的看法。他們的死亡其實是代眾生受報,因此是現身說法的菩薩,是以生命來給我們做教材的老師。我們應該感恩他們,並為他們祈福,他們都是菩薩,當然都會往生善處。


  佛教重視對待死亡的尊嚴,是在於希望人們處理喪事的心態要莊重恭敬,並不在於拘泥於某種一成不變的形式。


(三)喪儀宜簡樸隆重

  佛化的喪儀應該隆重、簡樸,除司禮者外,主體應該是主持此項儀式的法師或居士帶領大家為往生者誦經。參與的大眾均應人手一冊佛經跟著持誦。持誦的內容,最好是簡短的經文及偈頌,如《心經》、《往生咒》、讚佛偈、佛號、迴向偈等;然後由主持者介紹往生者的生平,及其為善、利人、學佛的功德,並做簡短的開示, 一則度化往生者超生佛國淨土,同時也安慰、啟發往生者的家屬親友,聞法修行。因此佛化喪儀,既是幫助往生者走上成佛之道的起點或過程,也是生者修學佛法、弘法利生的大好機會。


  基於節約及方便原則,家祭和公祭前後時間不需超過一小時,最多一個半小時。至於用中西樂隊或儀仗花車等場面,都是虛榮鋪張,此舉對非佛教徒雖有慰靈作用,但對佛教徒則反而會擾亂往生者一心求生佛國淨土。


  對於佛教徒,遺體的處理,一般大眾多採土葬和火葬,不過以目前的社會型態而言,火葬是比較理想的方式,一則清潔、簡單,二則將火化後之骨灰寄存寺院塔中,讓亡者親近三寶、聽聞佛法,實為一舉數得。


  總之,佛教的葬儀是以簡樸、莊嚴、隆重為原則。


摘自聖嚴法師《佛化奠祭手冊》全文


三、基本處理流程

(一)臨終處理


(二)入殮


(三)守喪期間


(四)告別式


(五)出殯、送殯


摘自聖嚴法師《佛化奠祭手冊》全文


四、預做準備,減少遺憾

  一般人都是在往生後,依靠家屬做佛事超薦救度,或以做佛事裝點場面。其實生前靠自己學佛修持,要比往生後靠家屬超薦,容易得多也保險得多。所以要在臨終之前,為自己做功德,讓自己生歡喜心、虔誠心、懺悔心、念佛心。如果在身體健康時,自己能發心修行植福、念經、齋戒禮佛、發大願,加上臨終助念,必然「往生有分」。


  為了避免家人處理失當,影響往生大事,平日就應該將自己的意旨,明白囑咐家人,交代清楚。最好先預立遺囑,不要認為談臨終事宜不吉祥而忌諱不提。


  如果自知病重,可以吩咐家人,凡來探病問候者,皆請他們幫忙念佛,不要閒談雜話。佛經說念佛功德不可思議:念一句佛號,能消多劫生死重罪。因此,念佛能超薦鬼神亡靈、化解冤結、消除業障,使自己能順利往生極樂世界。


摘自聖嚴法師《佛化奠祭手冊》全文